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正文

从“郊游活动”到“打野社交”,有年轻人爱上了挖野菜

  • 经济
  • 2025-04-06 12:18:27
  • 37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贝艺 实习生 陆明月

这个春天,一把小铲子、一个竹篮似乎成了不少年轻人的标配。他们直奔田间地头挖野菜,寻觅春日限定的美味。大家在线集结起志同道合的“搭子”,也整理出“打野地图”“打野攻略”等,详细记录着野菜的分布地点、最佳采摘时机以及辨别方法。年轻人的加入,让挖野菜从一项简单的郊游活动,逐渐成为了新的社交方式。

沉迷“挖呀挖”

年轻人开启“打野社交”

清明假期第一天,济南市民张小婉一家来到玉符河畔露营。在这其中,挖野菜是此行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家也满怀期待。选定地方后,张小婉不断在地上搜寻,片刻便精准锁定目标。不多时,脚边的小竹篮内已装了大半篮苦菜。

“快看,这有不少!”在位于历城区一处郊外,正在游玩的小童如获至宝。她迅速拿出自带的小耙子,小心翼翼地将泥土弄松,让整颗菜呈现出全貌,“不要太用力拉扯,野菜的叶子都比较嫩。”凭借近段时间积累的经验,小童瞄准野菜根部,手起刀落,将一颗完整的荠菜收入囊中。

“总觉得挖野菜是老一辈人喜欢的活动,但现在挖野菜队伍中,年轻人不在少数。”小童说,她这次就是和朋友一起来挖野菜,这在网络上还收获了一个名称——“打野”。

不仅济南,“打野”一族更是遍布杭州、北京、上海等城市,甚至在年轻人中间悄然成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此前,“打野成了年轻人新社交”更是登上某社交平台热搜,在网络上引发讨论与关注。

“征集济南挖野菜的地点,大家一起组队挖啊挖!”“济南东部,王舍人附近,有一起挖野菜的搭子吗?”“坐标济南,挖野菜小分队快来集合”……开春以来,诸如此类挖野菜的“组队”“攻略”帖在社交平台层出不穷。

“入坑”近两年,张小婉学会了识别形形色色的野菜,从常见的荠菜、马齿苋,到稍显小众的苦菜、蒲公英,她几乎都能辨别。“我们常在一起挖野菜的‘搭子’还建了群,后来群里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张小婉的“挖野菜交流群”里不仅会共享“打野”地点,还有人将不熟悉的野菜发出来在线求助,更有群友晒出加工后的野菜美食。

“这两年,春天挖野菜成了习惯,与从市场买的比,感觉吃起来不一样。”张小婉说。

挖野菜重在体验与感受

但需谨慎辨别,避免误食

“城市生活使年轻人缺乏与自然的真实接触,而现在不少年轻人热衷挖野菜,一定程度反映出他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在济南大学文化和旅游学院副教授孙竞看来,挖野菜是一种沉浸式的乡土体验,可以让人们暂时离开现实环境。对于年轻人来说,陪伴挖野菜的人以及挖的过程,实际上是超越野菜本身。

“找野菜必须‘慢下来’。”在小童看来,挖野菜并非易事,她在意的是体验。而张小婉感受同样如此,只不过在她看来,挖野菜已经转化为家庭的“趣味活动”。

挖野菜,重在体验与感受。孙竞提醒,由于一些有毒植物与野菜外形相似,误食可能造成中毒,因此在挖野菜时需要谨慎辨别。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