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学者:过渡屋有效应对港房屋问题
- 国际
- 2025-04-03 00:49:07
- 27
图:凌嘉勤表示,香港的过渡性房屋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均属最大规模。\港闻报记者王亚毛摄 为解决本港严重的房屋需求问题,政府至今已推出近2万个过渡性房屋单位,未来亦将兴建约3万个简约公屋单位。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总监凌嘉勤接受《港闻报》专访表示,本港的过渡性房屋项目,不论供应单位数量及土地面积,乃全球最大规模。 凌嘉勤认为,过渡性房屋与简约公屋同属于具过渡性功能的房屋项目,均是应对香港房屋问题的有效措施,建议在传统公私营房屋外,确认过渡性房屋与简约公屋为香港整体房屋政策内其中一种房屋类型,满足未来的房屋需求。\港闻报记者 王亚毛 凌嘉勤表示,过渡性房屋打破了传统上明确划分公共和私人财务与土地资源的二元房屋分类,同时能够灵活运用公营、私营以及第三方慈善团体的资源,组合起来为市民提供服务,他形容“这无疑是一种社会创新,是以往从未有过的做法”。 灵活运用公私营及慈善资源 凌嘉勤研究团队早前获特首政策组“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资助计划”拨款,于2021至2024年期间进行《有效推进香港过渡性房屋供应研究》,是本港首个针对过渡性房屋计划的全面研究。研究数据显示,过渡性房屋可容纳4万人,至今已有逾18000个单位投入服务;在社会合作与参与方面,20个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5个发展商提供私人土地,以象征式租金一元或十元出租。在与多个设有过渡性房屋计划的海外城市分析比较,香港的过渡性房屋项目,尤其是采用组装合成建筑法建造的项目,是目前全球透过可拆卸重用建筑结构建成的计划中,规模最大,社会参与程度极广泛,受益人数最多。 政府在2022年施政报告提出兴建简约公屋。对于社会上有不少人不清楚简约公屋与过渡性房屋的关系,凌嘉勤说,两者的土地和建筑物均是过渡性使用,居民住户是过渡性居住,故从学术分析,简约公屋应属于过渡性房屋的一种。 凌嘉勤称,过渡性房屋由非政府组织建设与营运,过程艰难但积累了经验,有时需寻求其他财政资源,例如向赛马会申请资金,“作为参与者,我深受感动,看到了狮子山精神。大家摒弃专业界限,共同思考如何节约成本、做好项目,互相帮助,最终完成了过渡性房屋的建设。” 简约公屋则由政府建设,招标营运,中标方须提供社区支援服务,凌嘉勤称,这意味投标者需具备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的能力,最终形成物管与社区服务结合的良好模式,有助建立居民信任的社区,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这也影响政府后续政策制定,如房屋局对幸福指数的关注。 借鉴外国 提高组件重用次数 凌嘉勤认为,过渡性房屋包括简约公屋,都是应付香港房屋问题的有效措施,建议政府在传统的公私营房屋分类外,正式确认过渡性房屋、简约公屋为香港整体房屋政策内其中一种房屋类型。同时应维持持份者之间良好关系和协作模式,以确保继续供应过渡性住房,满足未来的房屋需求。 凌嘉勤称,研究建议借鉴外国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统筹,提高组件重用次数,政府应主导标准化“组装合成”单位的设计,尽可能规范仍在规划设计中的过渡性房屋项目和即将兴建的简约公屋项目。
有话要说...